在泉山區民政局會議室,一場別開生面的“期中考試”正在進行。區民政局局長楊衛鋒向20余名人大代表匯報:“已完成1600余戶適老化改造,今年還將為710戶老年人家庭提供每戶最高1.5萬元的改造補貼。”這是泉山區“人大代表走進國家機關”活動的生動一幕。
今年以來,泉山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一府一委兩院”聯系代表工作機制,創新運用“聽、看、問、評”四步工作法,組織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走進10家政府部門,構建全過程監督閉環。截至目前,活動收集代表建議67條,推動解決29件民生問題,讓監督真正“說到做到”。
聽匯報:當面聽,跳出“紙面”見真章
“今年對全區2876臺電梯實施智慧監管,故障率同比下降41%。”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劉林的介紹引發代表關注。代表張利追問:“如何保障電梯維保質量?”劉林回應:“建立‘一梯一檔’系統,專項檢查維保單位,完成69臺老舊電梯評估,229臺更新電梯已完成監督檢驗。”
區數據局局長馬雪雪用數據說話:“31家部門數據規范更新,65萬余條數據全掛載,公共數據掛載率全市第一;‘高效辦成一件事’入選全省案例,12345熱線滿意率達94.1%。”
看現場:親眼見,成效不止“聽說”
在區政務服務中心,代表們被“泉心泉意”政務服務數字人吸引。它正為市民提供全流程指引,社區居民張女士笑著說:“以前辦事像‘猜謎語’,現在數字人一步一步教,太省心了!”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法潤泉戎”法律服務矩陣成了全省首創。局長周榮萍介紹:“整合政法資源打造‘15分鐘法律服務圈’,已幫30余名退役軍人解決法律援助問題,做法還被省廳推廣了。”
88歲的王奶奶家是適老化改造的示范戶。她拉著代表的手說:“政府補了一萬多,我自己出了幾千,家里里外外都改得妥妥的。”社區網格員也打趣:“王奶奶現在洗澡,再也不用喊人搭把手啦!”
問政情:精準問,推動從“答題”到“解題”
“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退役軍人就業有啥實招?”問政座談會上,代表們的問題直戳痛點。
馬雪雪當場承諾:“組建‘政務服務體驗官’隊伍,沉浸式找堵點;擴展‘一平臺辦理’范圍,讓‘泉好辦’更好辦。”
周榮萍回應:“今年要辦專場招聘會、創業大賽,搞‘四位一體’培訓,計劃培訓100名退役軍人,發130萬元補貼。”
區信訪局閆洪洋用數據交卷:“建立‘隨產生、隨化解’機制,63批積案清零,進京訪大降78%。”
評實效:嚴測評,讓承諾變成“成績單”
6月27日,5位部門負責人登臺述職,接受40余名常委會委員和代表測評。結果亮眼:市場監管局、數據局獲全票“滿意”,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信訪局滿意度超95%。
“測評票就是選民的重托。”列席代表李春芬感慨道。區人大用“三單”工作法抓落實:會前收“需求清單”、會上列“問題清單”、會后追“成效清單”。目前,20名“政務服務體驗官”已開展調研,優撫對象醫療綠色通道實現全覆蓋,6家長者食堂完成選址,部分正由品牌餐飲裝修。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陸文偉說:“這只是新起點。我們會持續深化‘局長進家站、代表進機關,民情直通、監督貫通’雙進雙通機制,讓每一條民意都被聽見、每一項承諾都不落空,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