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安市人大重視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精心選擇議題,通過執法檢查、重點建議和民生實事項目督辦等方式持續跟蹤,匯聚各方力量,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積極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執法檢查 促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我市以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區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村(社區)兒童關愛點為依托,構建覆蓋城鄉、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的服務體系。”
“全力凈化校園和周邊環境,共檢查學校食堂136家、校園及周邊經營單位482家次。”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機制,借助于課后延時服務,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娛樂等服務,共結對幫扶留守兒童1226人。”……在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一份翔實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執法檢查報告提交會議審議。
海安是全國聞名的教育之鄉,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成才,家長們普遍寄予厚望,社會也保持著高度關注。為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市人大將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列為2024年度執法檢查重點項目之一,成立執法檢查組,制定檢查方案,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工作部署;舉辦未成年人保護法治講座,深入學習相關法律條文,明晰執法檢查的重點;聚焦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保護等方面,聽取市政府相關部門工作情況匯報,組織部分區鎮街、中小學負責人召開座談會,仔細查找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視察市未成年人一站式辦案中心、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等,深入了解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展和相關機制建立運行情況,確保將實情摸清、摸透、摸準。
在人大常委會議的分組審議環節,各組成人員與列席會議的專業代表就壓實工作責任、重視心理健康、整治風險隱患等提出了夯實工作基礎、推動多方合作、優化成長環境、補齊短板弱項4個方面28條具體意見建議,被審議意見采納吸收,并于會后交市政府研究處理。目前,豐富“法治進校園”活動、引導家長關注子女心理健康、提升教師心理輔導能力水平等意見正逐步落實。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將圍繞審議意見辦理情況聽取審議市政府專項工作報告,進一步強化跟蹤問效,確保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持續改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護。
重點建議督辦 為健康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目前中小學因受場地限制,趴桌午睡仍占據主流。長期趴睡容易出現脹氣、胸悶等不適癥狀,引起視力受損、脊椎變形等,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午睡尤其是躺睡,不僅是休息手段,也是保證身體發育的‘有力推手’。”“要統籌辦學條件和設施設備,因地制宜創造學生午休條件。”
在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不少代表就“午休躺睡”提出了建議。市人大高度重視,經主任會議討論后,將其合并列為2024年度督辦的重點建議。
承辦該建議的教體局在充分了解代表意圖后,立即組織專班、深入調研、赴外考察、制定方案、明確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確定鳳山小學、海光小學、西場小學、開發區實驗學校、高新區隆政小學為“午休躺睡”首批試點學校推進該項工作。
市人大將重點建議督辦作為助力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并形成政府負責人領辦、常委會負責人領督、政府部門承辦、機關委室跟督、代表參督的多層次督辦機制,于當年8月、11月分別開展了重點建議辦理情況集中視察和分組調研座談活動。
視察中,建議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被代表們的“火眼金睛”一一找出:“中小學教室要容納折疊床、可躺式課桌椅等午休‘神器’有些‘捉襟見肘’。”“光線、噪音等問題,也給午睡體驗帶來一定影響。”……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代表們也提出一些解決辦法并現場與教體局有關人員溝通。“可否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利用功能教室、圖書館、體育館等空閑時段作為午休場所?”“對于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可開設閱覽室、輔導室等,讓不想午睡的孩子同樣放松自己。”……
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共識、有序推進的過程中,該建議得到高質量落實。首批試點學校選擇部分班級先行投放230套午休椅。在簡單操作下,午休椅可調整為舒適的“小床”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分組調研座談活動中,鳳山小學負責人表示,現在孩子們午休后臉留紅印、口水溢出的尷尬沒有了,腰酸脖痛、手臂發麻的煩惱沒有了,下午課堂上“小雞啄米”現象也消失了,能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辦好民生實事 關愛困境兒童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家庭教育缺失缺位現象在特殊困境家庭尤為凸顯,有的單親家庭孩子長期處于“情感饑餓”狀態,有的留守兒童則面臨“隔代無力管、父母管不到”的困境,還有的孩子因缺乏正確引導……
這些問題牽動著基層人大代表的心。他們走進學校,深入村、社區和困境家庭,詳細記錄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思考著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并提交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意見建議。
民心所望就是施政所向。2022年至今,市人代會連年票決出有關關愛困境兒童的實事項目,如2022年“建立市鎮村三級婦兒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及站點,關愛幫扶需要重點關注未成年人家庭2500戶以上”、2023年“實施家庭監護缺失、教育缺位未成年人關愛行動,落實‘一戶一策’關愛措施”、2024年“為6-16周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建設15間‘夢幻小屋’,開設‘愛心暑托班’20個”、2025年“為全市450名困境學生提供救助金,為全市困境兒童購買重大疾病及意外傷害補充醫療險,為200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基本康復服務”。
為確保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出臺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動民生實事項目閉環式監督的實施辦法”,同時形成了“人大代表履職積分評價辦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施意見”,組建了人大代表專業小組,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作用。
“少數重點學生的監護人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且得不到有效緩解,長此以往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會造成不利影響。”“部分關愛未成年人活動安排不足或缺乏吸引力,導致未能充分發揮其功能。”“要匯聚工作合力,提升服務質量,辦好各類特色父母課堂,靈活開展各種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去年,市人大開展部分民生實事項目質效“回頭看”,發動代表們走訪調研、了解并反饋實際情況,形成調研報告。
除了“回頭看”以外,市人大每年通過社會建設委員會牽頭督辦、相關工委分工督辦、專業代表小組掛鉤督辦,組織代表年中、年末集中視察,結合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構建跟蹤問效“監督鏈”,切實推動解決民生實事項目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在人大與政府的共同推進下,全市已明確492名“愛心媽媽”與360名困境兒童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同時啟動“森信筑夢”“雛鷹成長營”“愛暖萬家”“家庭成長計劃”項目,累計為258名困境兒童提供資金幫扶、暖心陪伴、實踐體驗等精準服務7073次,幫助孩子們在關愛中重拾自信。
代表講堂凝心聚力 畫好保護“同心圓”
“孩子,是家庭的‘圓心’”,更是海安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變量’。”
“短視頻、網絡游戲構建的虛擬世界,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帶來豐富信息的同時,也讓部分孩子陷入作息紊亂、社交障礙等困境,成為家庭矛盾的新燃點。”
“孩子們的關愛保護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6月初,一場以“關愛未成年人”為主題的“人大代表大講堂”如期開展。三位代表通過分享履職體會、暢談工作心得,激勵引導更多的人大代表在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現階段少年兒童常見‘十個小’,即小眼鏡、小胖墩、小脆弱、小叛逆、小孤僻……什么原因導致這些現狀?”市人大代表、市關工委主任儲開泉娓娓道來。結合日常調研走訪,他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找到問題癥結,提出“五有”工作思路,即腦中有方向、胸中有情懷、眼中有全局、手中有方法、腳下有行動,為與會代表助力未成年人關愛工作找準履職切入點。
“我們圍繞兒童心理健康、權益保障等領域,參與制定兒童發展規劃和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與時間節點,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市人大代表,市婦聯主席劉冬梅鏗鏘有力地表示,“針對家庭暴力、心理危機等復雜問題,組織跨部門聯合行動,實現快速響應、精準干預。去年以來,協調聯動公檢法司、教育、民政等部門處置涉及兒童矛盾糾紛、關愛保護等復雜疑難問題9件。”
“‘是誰剪斷了/天上的繩子/星星掉到了我頭上/我的頭頂會不會/長出一棵星星樹?’這是一名曾經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寫下的詩行。在我們與監護人共同的教育、關懷下,這名兒童現已能登臺與小伙伴合誦《滿江紅》。”市人大代表,海安開發區實驗小學校長秦美娟在講堂上交流著學校和老師關愛未成年人行動的實踐與探索。
此次代表大講堂讓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深入了解當前關愛未成年人工作的現狀和需求。代表們紛紛表示,將立足本職,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扛起使命擔當,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