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_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

全國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協
    江蘇人大網 > 人大論壇 > 主任筆談 > 正文
王安順:深化協同立法 助力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2025-07-26 15:01  來源:人民與權力  報送單位:江蘇人大網編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要求“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并就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專門提出“探索區域協同立法”。新修改的地方組織法、立法法為區域協同立法提供了法律支撐。近年來,徐州市人大常委會以法治保障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探索形成了一批協同立法成果,為助力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助推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區域協同立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協同立法政治保障。本屆以來,徐州市委在召開的人大工作會議上,對“積極開展區域協同立法,不斷探索協同治理新途徑”作出全面部署。市委主要領導多次聽取關于五年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及協同立法項目等專題匯報,為扎實推進區域協同立法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市人大常委會定期召開黨組會議、主任會議研究有關事項,確保協同立法能夠落地生根,取得實效,將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協同立法全過程各方面。創新工作舉措,構建人大主導協作體系。牽頭兄弟城市簽署立法協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管理等領域立法協作工作,在確定協同立法項目、協調立法重大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協調推動作用。成立區域立法研究院,先后承擔10余項跨區域立法調研和起草任務。推動區域立法資源整合,明確各市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專家庫、立法干部隊伍等立法資源全方位共建共享,不斷提升區域立法協作水平。聚焦重點領域,以法治破解區域治理難題。生態環保協同破題:與宿遷市協同制定全省第一個生態環保領域的協同立法項目《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條例規定徐州與宿遷兩市政府、部門之間以及與駱馬湖管理機構的協調聯系制度,推行聯合湖長、聯合執法等協同制度,對跨區域生態補償、突發事件應對、汛期水污染防治等重大事項作出統一規定。今年前4月,駱馬湖湖體平均水質為Ⅲ類,入湖河流沂河、中運河水質為Ⅱ類,推動入湖河流水質實現同比改善。紅色資源協同保護:牽頭制定《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保護條例》,因地制宜推動淮海戰役紅色資源的整體性保護傳承。通過區域協同保護,各地實現了管理標準、保護措施、傳承利用等各方面的協調一致,促進區域范圍內的紅色資源共享與合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民生領域協同創新:在《徐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聯合執法等條款;旅游條例設立專款推動區域旅游市場共建;機場凈空保護條例吸納宿州、淮北意見,實現跨省審批通道貫通等。

區域協同立法實踐中的問題和不足。協同立法項目安排的廣度需要進一步增強。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需要在涉及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協同立法,共同解決地方“都不管”和“都要管”的跨區域問題,實現區域的良法善治與協調發展。協同立法工作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各地在編制區域協同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時協同不夠,需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統籌安排立法工作。立法調研有時缺乏深度和廣度,公眾參與立法成效不夠明顯,需要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和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協同作用,廣泛征集區域內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各地關于協同立法的工作交流多采用聯席會、座談會等,協同協作方式還不夠豐富有效。協同立法的針對性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形式上,“小切口”、“小快靈”等方式應用不夠,立法質量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靈活采用決定、規定、辦法、條例等立法形式還不夠。

深化區域協同立法的路徑和舉措。推動區域協同立法更加協調一致。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將積極發揮牽頭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協同立法的組織協調,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協同立法全過程各環節,協同立法項目在立項起草修改中涉及重大體制或者重大政策調整的,協調各地分別報同級黨委研究決定。建立區域立法規劃聯合編制制度,力爭每年有一項協同項目進入各地立法計劃。完善常委會工作機構常態化聯系,強化協同立法項目起草過程配合,對產業鏈協作等復雜議題開展“聯合起草+分別審議”。推進區域協同立法項目更加精準精細。以貫徹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優勢,會同各地人大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交通物流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選取涉及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共性問題、關聯問題和重要民生問題開展立法協作。堅持問題導向,推動解決制約區域協調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比如聚焦產業協同,針對工程機械、新能源等區域優勢產業,與濟寧、臨沂等市開展協同立法,明確跨區域技術標準互認等,破解同質化競爭困局;強化民生共享,啟動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立法,推動四省十市社保、醫療等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等。推動區域協同法規實施更加有力有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落實新修改的監督法要求,適時聯合相關市以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方式加強對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保護條例等協同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根據需要聯合或者委托第三方對協同立法項目開展立法后評估,推動法規正確有效實施和及時修改完善。加強對協同立法項目宣傳工作的統籌協調,采取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擴大宣傳效應。立法的區域協同要與行政、司法的區域協同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比如探索建立跨行政區的流域生態環境標準、監測網絡體系和信息共享系統等。推動區域協同立法研究交流更加務實緊密。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協同立法渠道,通過基層立法聯系點、人大代表履職平臺和媒體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建議,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立法過程中來。依托區域立法研究院和其他研究機構,深化區域協同立法理論研究,對區域發展意義特別重大的立法項目,通過與相關各地人大組成聯合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等方式,實施聯合攻關。建立健全協同立法信息共享制度,由各地輪流負責牽頭,將有關協同立法信息資料發送相關方,及時交流立法動態信息和協同立法項目進展情況,促進協同立法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成果更豐富,為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作者系徐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