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口袋鼓起來,業余生活富起來,村容村貌美起來……走進海安市角斜鎮建場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金黃的黃蜀葵花在田間盛放,老人在長椅上閑談,孩童在游樂設施上歡笑,沁人心脾的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切蝶變,與海安市人大代表、建場村黨總支書記繆六明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從退伍軍人到村主任、村書記,繆六明“退役不褪色”,忠心不改、初心不變,帶領建場村實現從產業結構單一到產業興旺的華麗轉身。他也成了村民心中響當當的尖“兵”書記。
兵心未改展本色?
皮膚黝黑、干練精悍、言辭真誠、站姿挺拔、走路帶風——“一看就是當過兵的”,這是繆六明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軍營到地方,從制服到便裝,改變的是外在身份,不變的是繆六明作為軍人最珍貴的底色:對國家的報效之心,對事業的忠貞之志,對理想的赤誠之情。
初到村里,為盡快熟悉情況,繆六明隨身攜帶小本子,密密麻麻記錄每日工作。他時?!按T”,對老黨員、困難群眾的情況了然于心;他習慣“溜達”,對道路管養、垃圾清運、環境整治的細節盡在掌握。“想和群眾打成一片,就要走近群眾,以心交心,把群眾當朋友。腳底有泥,心中才有數,才能做好工作。”這是他的座右銘。
當年的“小本子”已升級為“人大代表履職工作簿”。路不平、燈不亮、家長里短、醫保報銷……在與村民的閑談中,他耐心傾聽、了解需求、仔細記錄,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針對村民反映的路燈不亮、夜間出行難問題,他及時提交閉會期間的代表建議并持續跟蹤。在有關單位的高度重視下,170盞路燈很快便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村民滿意率達100%。村民王大爺感慨道:“這些燈亮起來的時候,我們知道代表沒白選?!?/p>
金蕊鋪就富民路?
剛擔任村支書之初,繆六明通過走訪調研和數據分析發現,村營收入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傳統種植業。他立足村情,創新采用“黨總支+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集體經濟,實施“整合資產資源 發展特色產業”增收項目;與村干部動員村民,以組為單位整合零散田塊,形成便于機械化作業的連片農田。目前全村已流轉土地1450畝,每年為村集體增收約20萬元。
低成本、高收益的黃蜀葵種植讓他看到了突破口。2022年,他經過實地種植和深入調研,撰寫了《關于大力推廣黃蜀葵種植培育特色產業的調研報告》。報告中指出,黃蜀葵具有投入小、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并從育苗、技術、管理、收購等環節全面分析,建議在建場村試種。這份報告得到鎮人大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
為鋪就“金色富民”路,他充分發揮“閃閃紅星幫幫團”作用,推行家庭式黃蜀葵種植模式,提供苗株并全力確保成活率;多次組織召開產業發展會議,帶領群眾外出學習,轉變發展觀念,激勵種植熱情;精心打造倉儲基地,通過出租每年再為村集體增收約20萬元。他還積極聯絡在外發展的本土人才引領村級產業發展,增設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鼓起來的錢袋子,彰顯了村民們對他工作成果的肯定。
履職架好連心橋?
“人大代表就像一座橋梁,一頭連著黨委政府的殷切囑托,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的深切厚望?!弊鳛榻切辨偟诙碇邑撠熑?,繆六明將日常走訪調研時群眾反映最強烈、訴求最集中的問題匯總整理好,集思廣益尋找解決方案,并及時形成代表建議提交市人大。當選為人大代表后,他先后提交了“推動人居環境發展 提升村民幸福指數”“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安防建設”“加強燃氣安全管理”等建議8件,會同其他代表提交“促進義務教育階段 城鄉均衡發展”“推進海安市實驗小學與濱海新區金港學校集團化辦學”“在集鎮村推行‘愛心食堂’試點”等議案5件,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良好的辦理成效。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群眾找他辦事,他都想辦法處理好。在我們心中,他是好支書,更是好代表!”村民趙大嬸由衷贊嘆??娏髀穆毱陂g,重修了該村13組渠下涵和舊場醫院后排水涵;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全力改善道路和路燈狀況……一個個曾經的“堵點”“痛點”,正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點”,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盡心盡力盡責帶來的變化。
雁陣領航啟新程?
進千家門知百家情,坐矮板凳謀長遠計。身兼雙職,繆六明實現了“黨建+履職”的雙崗互促。他帶著履職工作簿走遍全村16個組,在農家院落聯系選民,將黨的政策宣講與民意收集相結合;通過建立“黨員+網格員+人大代表”聯動機制,將群眾反映的農村道路亮化硬化、河道疏浚等問題轉化為人大建議,切實將群眾“需求清單”轉化為政府“履職清單”……這種“書記帶頭干、代表督促辦”的履職模式,讓諸多民生實事落地見效,真正實現了“1+1>2”的履職成效,贏得了群眾的贊譽和信賴。
翻開繆六明的履職日記:2024年走訪村民1936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87條;推動建成倉儲基地1個,帶動就業20余人;完成村組道路硬化改造……這位退役軍人出身的人大代表,將部隊“沖鋒號”化作履職“進行曲”,使建場村相繼獲得江蘇省“民主法治村”“綠美村莊”等榮譽稱號。
繆六明如領航的頭雁般帶領全村人民共同前進。他時刻銘記“人大代表”四個字的分量,將群眾期盼轉化為履職動力,通過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充分詮釋了新時代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譜寫了為民服務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