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身份意味著雙重責任。作為教師,需耕耘三尺講臺;作為代表,需肩負人民重托。因此我時刻要求自己樹牢依法履職意識,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不斷增強履職能力,積極擔當盡責。”這是海安市人大代表、雅周鎮中心小學教師陸小娟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從教二十多年來,她始終扎根鄉村教育一線,以“愛心”“匠心”“恒心”踐行著教育者的初心使命、履行著人大代表的為民職責。
以愛心守護留守兒童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陸小娟任教的班級中,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面對這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她認為需要像春雨滋潤幼苗般關愛他們。
在一次班主任經驗分享會上,她用溫暖而堅定的聲音說道:“在寬容氛圍中成長的孩子,自然習得包容與忍讓;在鼓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逐漸培養自信與勇氣;在賞識教育下進步的孩子,將學會欣賞與感恩。讓我們用溫暖的目光注視每個孩子,用真誠的擁抱接納每個學生,讓班級成為他們第二個溫暖的家。”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她不僅言傳,更重身教。其所在班級有位留守兒童出現學習懈怠現象。陸小娟沒有直接批評,而是溫和詢問原因并通過關心他的學習情況、關注他生活中的細節、加強與該同學的互動等方法,引導學生回到正常學習軌道。此后這名同學學習態度明顯改善,還主動與老師分享學習心得。
陸小娟秉持著“教育即尊重”的理念,以平等對話者的姿態走進留守兒童的世界。她俯下身來傾聽同學們的心聲,參與他們的游戲,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一次次真誠的互動中,同學們從她溫暖的目光中讀懂了尊重,在她耐心地陪伴里感受到關愛。漸漸地,她不僅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更成為了他們愿意傾訴心事的知心阿姨,用愛與專業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成長的天空。
以匠心引領青年教師成長
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青年教師更是保障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為學校語文學科組長,陸小娟堅信抓好常規教研是培養青年教師的重要渠道。為了青年教師更好地成長,她始終堅持專業發展理念,通過“常態化課堂觀察+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構建了“診斷—反饋—改進”的閉環培養機制,既注重教學基本功的錘煉,又關注教育理念的更新,使青年教師在規范教學與創新實踐中獲得全面提升。
她基于學校現狀,創新構建“1+1+3微團隊”研修模式,即一名學校中層管理者引領+一名學科骨干教師示范+三位青年教師協同成長,通過角色互補、任務驅動的方式,實現了管理經驗、教學智慧與青年活力的有機融合。該研修模式既實現了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階梯式成長,又培育了教研組協同發展的生態圈,最終推動學校整體師資建設進入良性循環。
好課如璞玉,需經團隊智慧反復打磨方能綻放光彩。“微”團隊研修模式以其輕量化優勢,完美適應教師工作節奏,實現了“三隨”研修,即隨時可議——課間走廊的十分鐘碰撞;隨地可研——辦公室午休的即時探討;隨需可調——針對教學痛點的精準研討。她采用“碎片化浸潤式”研修法,將教案研討融入日常教學場景。那些走廊轉角的熱烈討論、辦公桌前的思維導圖,都成為孕育教學靈感的溫床。在持續的觀點交鋒中,青年教師的教學困惑逐漸消融,創新的教學設計如春筍般破土而出。
以恒心履行人大代表職責
陸小娟以青春為燭,用智慧作火,點亮了鄉村的教育星火。在深入村戶走訪調研過程中,她敏銳地發現雅周鎮適齡入學兒童數量呈現持續下滑趨勢。通過系統分析,她預見到:按照當前發展態勢,鎮域內兩所村級小學的教育資源整合已勢在必行,未來將逐步并入設施更完備的鎮中心小學。經實地勘察發現,雅周中心小學教學樓作為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磚混結構建筑,歷經三十余載風雨侵蝕,已出現墻體開裂、屋頂滲漏等問題,已影響到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她提交了《關于關注鄉村教育,保障學校建設的建議》,得到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該建議的持續推動下,雅周中心小學教學樓拆除重建工程于2023年12月正式啟動,2024年7月新教學樓建成并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同年暑假期間,新教學樓投入使用,兩所村級小學完成撤并。如今,煥然一新的中心小學處處洋溢著現代化教育的氣息。這份硬件升級與人文關懷共同編織的教育溫度,正通過孩子們燦爛的笑臉和日益進步的學業表現,溫暖著雅周鎮萬千家庭的心田。
為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陸小娟會定期到學校門口收集師生、家長及周邊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整理匯總,并利用休息時間進行走訪調研,為提出既有高度又接地氣的好建議做足準備。圍繞鄉村教育,她綜合教育部門、學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提出了《關于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圍繞鄉村振興,她深入雅周鎮農業部門、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現場感受并詳細記錄他們的想法,會同其他代表提出了《關于推進雅周鎮“省級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的議案》;圍繞社會治理,她走訪鎮政法和社會管理辦公室、周邊群眾、學生家庭,了解真實情況,會同其他代表提出了《關于增強12345熱線運行服務能力的議案》……寒來暑往訪民情,春去秋來聽民意。在陸小娟的積極推動下,群眾反映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切實解決,有關議案建議落地見效。周邊群眾和學校師生對她的信任與日俱增,主動獻計獻策的“好點子”不斷涌現,讓人大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得更加暢通無阻。
從三尺講臺到人大代表履職崗位,陸小娟始終不忘初心,在創新教學方法中培養時代新人,在深入調研走訪中傾聽民聲;用教育智慧點亮學子前程,以務實作為回應群眾期盼,以責任擔當詮釋代表情懷。“今后,我將繼續按照‘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學習實踐活動要求,以扎實的專業素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發展的帶頭人、群眾利益的守護人,用智慧和汗水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陸小娟堅定地說。